欢迎来到杭州智韬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打开客服菜单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杭州智韬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医用电子内窥镜发展及分类
医用电子内窥镜发展及分类
编辑 :

智韬科技

时间 : 2022-07-22 18:14 浏览量 : 224


医用电子内窥镜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查人体器官健康状况的临床诊断医疗仪器,内窥镜一般是由人体自然入口植入进行观察和组织取样,它为医生提供医生无法到达的视野,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内窥镜观察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快速正确的诊断疾病,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检查;它有创口小,恢复快等显著优点,所以它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是微创手术。

人类有着探索周围环境奥秘的浓烈兴趣,正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样人类对于自身体内的奥秘的探索也从未中断过,早在公元前 460-375 年间,就出现了探索人体体内奥秘的一种简易直肠诊视器,它是内窥镜的雏形,由古希腊著名医师 Hippocrates 领导的团队发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内窥镜由最初简易粗糙的雏形慢慢发展为应用广泛不可或缺的精密医疗仪器。内窥镜的主要发展还是起源于 200 年前的近代,它主要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可分为:硬管式内窥镜阶段、半可屈式内窥镜阶段、光导纤维内窥镜阶段和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

硬管式内窥镜阶段:首个硬管式内窥镜在 1806 年由德国法兰克福 PhilippBozzini 发明,它由一花瓶形状的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用于临床医学上检查膀胱和直肠,因此,Bozzini 被誉为内窥镜的创始人。1868 年,“内窥镜(endoscope)”一词第一次在 Rosenhein Desormeaux 和 Segelar 的一篇文章中被提出。Max Nitze 于 1879 年发明并制造了第一个含有光学系统的内窥镜。之后硬管式内窥镜被扩展到其他内脏器官的检查,1881 年 Mikulicz 和 Leiter 成功研制了第一个适用于临床诊断的硬管式胃镜。1895 年 Rosenhein 研制了由呈同心圆状的 3 根管子组成的硬式内窥镜,中心管为光学结构,把铂丝圈制成的灯泡和水冷结构装在第二层管腔内,在外层管壁上刻有刻度,可方便读取进镜深度。1911 年 Elsner 改进了Rossenhein 发明的内窥镜,在其前端加上了起引导作用的橡皮头,但其改进方案存在着缺陷,主要是透镜容易污脏,使得无法清晰的观察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尽管如此,Elsner 式胃镜在 1932 年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半可屈式内窥镜阶段:半屈式内窥镜阶段的发展时期为 1932 年至 1957 年。Schindler 和 Wolf 于 1932 年成功的研制了第一个半可屈式内窥镜,命名为Wolf-Schindler 式胃镜;它的直径为 12mm,长度为 77cm,有由 48 个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前端可屈性是其最具创造性的特点,即在人体胃内有一定范围大的弯曲,拓宽了胃镜的视角。之后,武井胜、Benedict 和 Schindler 本人合作改进了该胃镜,完善它的功能,使之在临床诊视上更加实用。

光导纤维内窥镜阶段:光导纤维技术诞生于 1954 年,由英国的 Hopkins 和Kapany 发明。三年后,Hirschowitz 和他的研究团队将光导纤维技术应用于胃镜,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窥镜,主要用于胃和十二指肠的诊视,该发明是内窥镜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性突破,为胃镜研发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模式。60 年代初期,日本的 Olympus 公司在光导纤维胃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装载了活检装置和摄像头,并且将采集回来的胃的图片进行存储。1966 年 Olympus 公司又推出了具有前端弯角机构的内窥镜,1967 年 Machida 公司首创的采用了外部冷光源,大幅的增加了光亮度,可发现小病灶,进一步扩大了视野,可诊视至十二直肠。近十载,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附属装置得到不断的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飞速发展,光导纤维内窥镜不仅可以用于诊视,还可以用于手术治疗。

超声与电子内窥镜阶段:超声波技术的出现及在内窥镜的应用,弥补了体表探测的盲区和内镜诊视的视角局限性,日本学者久永光道等人在 1977 年研发了前段带有超声探头的内镜,经食管可探测至心脏。1984 年 Nakazawa 的研发组用频率为 7.5MHz 的超声换能器成功的将内窥镜成像应用于肠胃病学研究中去。目前,日本的 Fujinon、Olympus 等公司成功研发的超声内窥镜产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电子内窥镜是在内镜前端安装有微型图像传感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或者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通过微型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所记录下的图像电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视频处理中心,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存储和重建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1983 年美国 Welch Allyn(伟伦)公司成功研制了基于微型图像传感器(CCD)的电子摄像式内窥镜, 开启了电子内窥镜的新篇章。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日本 Olympus 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电子内窥镜占据了主要市场。医用电子内窥镜如图 1.1 所示。

图片2




热门推荐:

cache
Processed in 0.006768 Second.